BNPL佼佼者Klarna扮演商家與消費者的潤滑劑,創造更絲滑順暢的購物與銷貨體驗


21世紀初,線上購物逐漸盛行,人們開始使用信用卡作為線上支付的工具,但由於歐洲人對個資與隱私的維護意識較強烈,較不傾向申辦信用卡,以避免將重要個資(如:社會安全碼、財務資訊等)交給銀行。為消除消費者在使用信用卡上的疑慮,來自瑞典的Klarna公司將信用貸款與收債機構的概念結合,應用於電商與實體通路的電子支付,在歐美45個國家提供先買後付(BNPL)的支付服務,甚至對金額較高的消費,提供消費者長達3年的融資方案。

疫情著實改變了人們的支付習慣,因為防疫所需的封城與減少群聚,導致人們在日常購物中,使用線上購物與線上支付的比例增加,除了疫情外,烏俄戰爭帶來的通膨與經濟動盪,也打擊了消費者的貨幣購買力及增加還款壓力;同時,商家也面臨銷貨更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Klarna的出現能夠適時緩解雙方的壓力,並創造更「絲滑順暢」且簡便的購物體驗。

【服務說明】

  • Klarna的合作商家包含網路購物及部分實體店面,在消費的過程中,Klarna可以先幫消費者代墊購物支出,讓消費者先享用商品、晚點再付費,商家則能在銷貨的同時收回貨款,若消費者無法支付購物費用,風險與損失則由Klarna承擔。
  • 對於消費者而言,Klarma成為提供消費者更大付款與商品審閱期彈性的代墊者、貸款者對於商家而言,Klarma則為確保銷貨與省去收款麻煩、提高轉換率的得力助手。
  • Klarna依不同國家向消費者與商家收取不同的費用,如:會向合作商家收取平台使用費,除了包含每月訂閱費與每次交易酌收的固定費用外,還會依據消費者選擇的付款期限,向商家收取不同比例的傭金;消費者在享受先買後付的服務時,原則上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除非超過付款期限,會依商品金額繳不同的遲滯罰金。

【服務流程】

1. 選擇付款方式

消費者購物後,於付款時選擇使用Klarna付款,可自行選擇付款方式與期限,其中,支付期限與支付條款內容可能會因地區而有不同。

圖1、消費後選擇付款方式,以Klarna最大的市場「美國」為例
資料來源:Klarna US官網

2. 選擇付款期限

付款期限分為短期與長期兩種,當消費者選擇較短的付款期限,包含馬上付款、分四期付款(每兩周付款一次,可設定信用卡自動扣款)、30天後一筆付清,不需要額外支付利息;若選擇較長的半年~3年付款,則需額外支付Klarna利息。

圖2、選擇短期付款期限,以分四期付款為例(不會另外跳出通知頁面)
資料來源:Klarna US官網

 

圖3、選擇短期付款期限,以30天後一筆付清為例(會另外跳出通知頁面)
資料來源:Klarna US官網

圖4、選擇長期付款期限:分期付款app內將會彙整付款期限與付款完成度
資料來源:Klarna US官網

【創新點】

產品表現創新:
1.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出容易發生呆帳的交易,適時否決不合格的交易來降低呆帳率,並運用機器學習來優化此判斷模型。
2.首個將先買後付運用於電商支付的廠商,結合收債機構與信貸機構的角色,承攬商家銷貨與收款在交易發生後的風險,增加商家轉換率,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購物彈性。

【應用效益說明】

根據Klarna公布的財務狀況,撰文時最新的營運績效如下:

  • 2022營收達190億美元(約5,834億元台幣)。
  • 2022年第四季違約率只有0.58% (平均信用卡債拖欠率為0.7%~1.2%)。
  • 2022年結算活躍使用者達1.5億位,服務涵蓋45個國家(如: 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瑞典、丹麥、瑞士、法國等),成交總金額達837兆美元。

【公司簡介】

創辦人賽巴斯汀·西耶米亞特科夫斯基(以下簡稱賽巴斯汀)攻讀碩士學位之前,在一家主要承接電商呆帳的收債機構工作,並得知若收債公司願意承擔消費者拖欠付款的風險,電商業者願意讓收債公司處理交易,於是萌生創辦Klarna的想法。在2005年,賽巴斯汀與在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相遇的兩位同學—尼古拉斯·阿道伯思、維克多·雅各森攜手創立Klarna公司,於2016年上線BNPL服務。儘管許多人並不看好他們的點子,但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是可行且商機無限的,於2022年,Klarna只花了短短6年就締造了擁有1.5億位活躍使用者的成績。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