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駕車現況,法律鬆綁與實際發展


自動駕駛車已經討論許多年,各國各大廠也都在此投下不少心力,包含自動駕駛計程車、自動駕駛車送貨、無人駕駛列車等等。而臺灣在去(2018)年底,立院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也終於有條件放寬自動駕駛車的限制,讓臺灣已經有一定程度發展的自駕車領域,有了走出封閉場域試驗、走向一般道路,並影響其他產業的可能性。

自動駕駛應用廣,小黃、列車、送貨車

本站〈東京無人駕駛出租車載客試運行〉一文中提過的,日本在東京試運行計費計程車;以及新創公司Nuro開發以自駕車送貨到府的服務。這兩個領域日前也都傳出新消息:首先,自駕車公司Waymo終於在去(2018)年12月底,也在亞利桑那州推出商業化的自駕計程車服務Waymo One

另外,Nuro也將其上述的送貨服務正式推出,並一併推出新的影片作為宣傳。顧客只需要在Kroger旗下的fry’s網站上註冊登入,就可以點選商品購買、並選取此項送貨服務。

畫面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XbacNQGI8

近日(1月7日)JR東日本也啟用自動駕駛的試驗,繞行了山手線兩周約69公里。鐵路與捷運不同,有與其他用路人的交會的時刻、需要排除不同類型的突發狀況,讓其在全自動駕駛較為困難,所以JR東日本也沒有具體引入相關系統的時程與方案,但對於大眾交通的自動駕駛測試上,又是向前邁進了一步。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臺灣自駕車法規鬆綁

而當去(2018)年底、今(2019)年初傳出許多自駕車應用的新進展時,臺灣的進度又如何呢?最大的進展,莫過於在去(2018)年11月30日時,立法院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此條例明定「無人載具」的定義、提供實驗場域,讓臺灣的產學研各界可以確實投入自駕車在科技、服務、營運模式上的實驗。

在此條例通過之前,臺灣的自駕車只能在封閉道路上測試,難以實際驗證各廠自駕車的技術與商業性。而此條例預計於今(2019)年正式上路,在此後,自駕車業者只要經過申請,取得自駕車測試路權,就可以在一般道路上進行測試。對於國內在自動駕駛上下功夫的產、學、研各界來說,這是對他們正式打開了自駕車正式測試的大門。

另外,該條例也規定了實驗申請及審查規範、實驗場域的管理、安全的維護與監督。例如,其中規定參與實驗計畫的載具需設置行車紀錄器,為若有事故發生時的究責問題做準備。

法條鬆綁之外,臺灣自駕車實例與發展

而除了法條鬆綁之外,臺灣自駕車在去(2018)年的發展其實也已經令人充滿期待。4月在桃園舉辦的農業博覽會,就有出現Level 3的自駕小巴,可以在20公尺內偵測到人時減速、或是在3公尺內偵測到人時急煞。這輛小巴在農博期間持續提供載客服務直到閉幕,累計行駛666趟、載客達四千多人。

而在九月底的《2018臺灣汽車科技創新發展高峰會》中,裕隆與宏碁合作,結合前者的車體平臺與感測技術,搭配後者的雲端與AI技術,在此高峰會中展示了有準Level 4自駕技術與系統的LUXGEN S3 EV+。此自駕軟體系統具備雲端智能管理,使用者可以透過行動裝置向其提出運輸需求,車輛即會收到指派的任務、前來搭載、並也可以反過來回報車輛狀態與環境狀態,讓使用者可以掌握情況。

圖片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28/1268455.htm

另外,由工研院與其他廠商合作的國內自主研發自駕中型巴士,也配合台中花博,以時速20公里在水湳經貿園區中的半封閉式固定路線進行試運行。此次自駕車除了是國內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外,其配合臺灣機車較多的交通環境,加強了特殊道路環境的設計,並結合路側智慧系統提供自駕車與他者即時人車訊息,也是一大特色。而這個特點在未來可望持續發展,將此系統應用在半封閉園區、校園、主題樂園等等。

總結

在全球自駕車發展持續向前邁進的同時,臺灣其實也正在努力跟上腳步。從去(2018)年許多自駕車上路、試驗、展示來看,臺灣自駕車技術在半封閉式固定路線場域已漸漸成熟,可見在未來中,或許在劃定範圍的園區之內,自駕接駁會慢慢成為基本配備。而去年底三讀通過的《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開啟了臺灣自駕車在一般道路上發揮影響力的可能性,如同上述Nuro已經上路的宅配服務,在後續將可能影響到物流、零售、餐飲等等其他領域。

參考來源:

封面照片: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230853

內文資料:每日頭條 / Waymo / limitlessIQ / 科技新報 / Nuro / hk01 / 聯合新聞網 / iThome / 豐盟新聞 / 中天新聞 / ettod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