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跨境碳足跡供應鏈數據生態系統典範


2026年起,根據歐盟訂立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未來各國進口至歐盟地區需取得CBAM憑證,作為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繳交費用,始得進口歐盟地區。該機制目的為鼓勵非歐盟國家減少碳排放,並防止碳洩漏風險。除歐盟外,美國也提出「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以下以CCA簡稱)」,該法案將課徵除美國在地生產製造及自外國進口產品的碳關稅。在歐盟與美國提出進口商品碳稅機制後,跨國企業必須盤查其生產商品的碳排放數據,作為未來推動碳中和繳交碳稅的依據。

建立可信任的碳足跡數據生態系統 成為國際重要趨勢

但現今商品生產大多數已非單一企業完成,大多數皆涉及跨國生產組裝,如何進行數據盤查,已成為當前企業重要議題,因此發展碳數據交換機制成為重要國際推動方向。目前全球較具規模的碳足跡數據交換機制,主要有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波士頓諮詢集團合作倡議的ESTAINIUM network及德國汽車業聯盟倡議的數位化供應鏈聯盟(Catena-X),其目的為提供一個可信、安全和透明的數據生態系統,讓不同企業和組織之間能夠共享和交換數據平台。

圖1.ESTAINIUM碳計算過程與流程

圖片來源:https://www.estainium.eco/en/our-vision/ 

其中ESTAINIUM network利用加密技術和身份驗證機制,建構區塊鏈和數據交換的平台,提供一個可信、安全和透明的數據生態系統。平台也建立追溯性、品質管理和合規性,透過數據共享,參與者可以更好地協作、協調和優化供應鏈流程,同時確保數據的隱私和安全。

臺灣法人公協會正建立碳排供應鏈數據交換機制

另一個由BMW及企業軟體公司SAP共同發起Catena-X,也是全球碳交易的重要數據交換平台,該平台除Daimler、VW等汽車集團外,福特、Friedrichshafen、Bosch等供應鏈,西門子、電信公司T-Mobile等IT企業也陸續成為成員。同樣透過數位化及去中心化的技術,建立供應鏈的資料。2022年Catena-X亦訂定溫室氣體範疇三(Scope 3)碳排數據交換格式的技術指引,提供該組織會員使用。

目前我國數據盤點正面臨數位化不足、缺乏共同標準、缺乏資料信任交換環境與缺乏第三方認證數位工具問題。因此資策會與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及各產業公協會在數據格式、通訊協議、數據及碳排係數計算標準等議題上進行合作並參考ESTAINIUM network及Catena-X的交換機制建立臺灣產業之碳排供應鏈數據交換機制。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

  1. https://esg.gvm.com.tw/article/5120
  2. https://www.infolink-group.com/energy-article/tw/carbon-boarder-tax-how-the-us-plays-the-game
  3. https://www.estainium.eco/en/
  4. https://catena-x.net/de/

封面圖片來源:

  1. https://reurl.cc/DAEQaN

 

延伸閱讀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