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為博物館帶來的變革與價值


全球產業近年來在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與普及化下,紛紛面臨了全新的挑戰、競爭與成長生機。尤其是一直以來積極追求數位化與創新科技的展演產業,更爭相投入資源,將人工智慧技術導入硬體設備與線上服務。同時,隨著民眾對數位科技的整體體驗、互動性與客製服務的期待不斷提升,博物館的運作生態與文化價值早已悄悄發生顛覆性的轉變。

梳理排山倒海的館藏知識

大部分的博物館都收藏著極為豐富且跨時代的文物與數位裝置,但由於空間與人力限制,館方不但很難同時展出所有內容,整理展覽品資訊與梳理它們之間的關聯,對博物館的文史工作者與策展單位更是浩大的工程。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初步分析、分類大量的展覽品並梳理相互間資訊的關聯後,不但能節省工作人員可觀的工作成本,觀眾也能從排山倒海且極其複雜的館藏資源中,立即探索最有興趣的資訊。這對知識傳播與保存帶來了無與倫比的便利性與價值。

美國的亨利·福特博物館 (Henry Ford Museum of American Innovation) 就曾展出一款人工智慧互動電子桌 (AI Connections Table),只要透過滑動,觀眾就能輕鬆探索博物館曾展出與收藏過的所有資源,並探索看似毫無關聯的展覽品之間存在之關聯。

AI Connections Table功能說明之影片截圖

圖1:AI Connections Table功能說明之影片截圖

資料來源:https://www.bluecadet.com/work/thf-connections-table/

 

AI帶來了新互動趣味

如何在參觀過程中,將傳統單向的資訊傳輸轉變為雙向的互動過程,一直是策展人員探討的重要議題。在博物館方將人工智慧導入傳統的導覽設備或藝術裝置後,趣味性、多樣性與不可預測性一改過去單一的機械式問答,無形中更激發了觀眾與數位裝置的互動可能。

在2018年時,Google 藝術與文化 (Google Arts & Culture) 曾利用人工智慧的臉部辨識技術,在美國推出有趣的互動體驗環節。只要民眾在程式中的藝術自拍 (Art Selfie) 功能上傳自己的照片,系統就能透過「臉部辨識運算 Facial Recognition and Algorithm」程序,也就是辨識臉部特徵後,從Google Arts and Culture上萬筆圖像資料庫的藝術品中搜尋出與自己最相似的人物,進而讓民眾學習此藝術品的相關知識;2021年時,程式更進一步推出了針對寵物的搜尋功能 (Pet Portraits),同樣在民眾上傳寵物的照片後,分析並找出與寵物外觀最相像的藝術品。雖然人臉辨識技術在最近因涉及隱私問題而引發爭議,導致使用地區和網站功能陸續受到限制,但這些應用不但曾引發熱門話題,也帶給民眾源源不絕的樂趣與知識價值。

Art Selfie App官網示意圖

圖2:Art Selfie App官網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ntity/selfie/m0sgh53y?categoryid=other

深具教育意涵的AI

除了展示文物與推廣美學等娛樂用途,博物館在人類社會中更肩負文化傳承與大眾教育的任務。而即便人工智慧對生活中科技發展的重要性逐年提升,大多民眾對這項新興技術的運作原理仍一知半解。因此,許多主打人工智慧的科技主題展覽,在展示高科技的科技元素之餘,也開始嘗試透過教育性的互動裝置,協助民眾在參觀過程中輕鬆吸收基礎的科技知識。

在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 (MIT Museum) 的《黑盒子互動展覽 (Black Box Interactive)》中,觀眾透過簡單的繪圖,就能親自操作人工智慧的生成與運算技術。首先,體驗的觀眾在黑色的觸控螢幕畫上表情符號。接著,互動裝置便會將畫好的表情符號與系統資料庫中的模型進行比對。最後,在判斷此表情符號代表正面、中性或負面的情緒意義後,裝置會將結果用直觀的圖表呈現在螢幕上,例如觀眾繪製了笑臉,則系統判讀此笑臉有95%的機率代表正面情緒。雖然互動的內容相當簡易,但所有年齡層與知識背景的民眾都能在操作後,立即對人工智慧的運作原理留下深刻的印象。

Black Box at the MIT Museum數位裝置操作示意圖

圖3:Black Box at the MIT Museum數位裝置操作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s://www.bluecadet.com/work/black-box-at-the-mit-museum/

Black Box at the MIT Museum數位裝置操作示意圖

圖4:Black Box at the MIT Museum數位裝置操作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s://www.bluecadet.com/work/black-box-at-the-mit-museum/

雖然目前參觀民眾與博物館方對人工智慧的科技運用仍處於適應階段,不過我們已經可以期待在不遠的未來,民眾就能透過展覽,在博物館盡情享受更精彩且長遠的數位體驗與文化價值。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1. 封面圖資料來源:https://forumkulturvermittlung.at/2023/10/01/ai-in-museum-mediation/#jp-carousel-3221
  2. 亨利·福特博物館的人工智慧互動電子桌:https://www.bluecadet.com/work/thf-connections-table/
  3. 人工智慧互動電子桌的互動邏輯:https://medium.com/bluecadet/connecting-thf-collection-objects-using-ai-c076c09a1352
  4. Google Arts & Culture的藝術自拍功能: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ntity/selfie/m0sgh53y?categoryid=other
  5. Google Arts & Culture的藝術自拍功能使用心得:https://reurl.cc/xLZ9QN
  6. AI 在博物館科技的應用:
  7. 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 (MIT Museum) 的《黑盒子互動展覽 (Black Box Interactive)》介紹:https://www.bluecadet.com/work/black-box-at-the-mit-museum/
  8. 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 (MIT Museum) :https://benjaminbojko.com/project/mit-museu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