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Motion:大果蕃茄自動採收,引領溫室栽培的新潮流


全世界越來越少人從事農業工作,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農業僅在歐盟和歐元區僱用了5%到10%的勞動力,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為6%。數據顯示,在以色列,只有1%的以色列人在農業工作,這對溫室營運所需的勞動力成為挑戰,因此在地農民履見因為沒有人採收而讓作物腐爛在田裡的情形。且人力成本有時占總運營預算的一半。為解決人力問題並維持穩定的生產效率, MetoMotion開發出GRoW番茄自動採收機器人來填補缺口。

 【服務案例說明】

MetoMotion決定專注於番茄採收,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番茄的生產成本中有大約50%是勞動力成本。GRoW的設計之初就充分利用了人工智慧的能力,利用AI驅動的機器視覺系統來精確識別成熟的番茄。這一系統結合了3G感測視覺技術,為機器人提供植物和作物地圖,每一株植物和每一個番茄都被詳細掃描和分析。其使用兩個機器人手臂同時在行中的兩側採收番茄。

圖1:機器人手臂採收番茄

圖片來源:https://www.hortidaily.com/article/9536303/grow-harvesting-robot-picking-tomatoes-at-axia-vegetable-seeds/

不同於許多工業機器人那種重複的工作流程,每一株植物都是獨特的,特別是在它的生長結構和成熟度上。因此,GRoW的AI系統藉由訓練,能夠識別這些微小的差異,檢測到番茄的顏色、大小和形狀,這些都是判斷其是否已經成熟和適合採摘的關鍵指標。當系統確定某一番茄已經準備好被採摘時,它將指導機器人的手臂前往該位置,進行收穫。

GRoW利用AMR技術自主導航,感知其周圍的障礙物,並能夠以每簇16秒的速度進行收穫,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減少了人工操作的必須性,這對於確保生產安全性至關重要。

此外,GRoW還配備了感測器,可以將自動收集的數據,如番茄成熟度、數量以及大小和重量等,上傳到雲端儀表板,提供給農民以供他們參考,有助於更好地管理作物。

【應用效益與成果】

Metomotion官方釋出GRoW的效益評估。

以5公頃的溫室為例。在引入GRoW之前,經營番茄溫室的數據如下: 

  • 每年1,800至2,600小時的勞動時間。
  • 平均每小時勞動成本為€25。請注意,這邊以歐盟地區為計算基礎,各地點有很大的差異。在缺乏國內勞動力的地區,會有更多額外成本。
  • 每公頃的番茄收穫勞動成本介於€45,000至€57,500之間,或5公頃的成本介於€225,000至€287,500之間。
  • 5台GRoW在5公頃的溫室工作,大約花費1週的時間,24小時作業。

如果我們假設GRoW可以減少80%的勞動成本,減去機器人的成本,那麼導入後第一年,5公頃的節省成本介於€180,000至€230,000之間,相當於新台幣620萬至800萬元之間。

圖2:Advanced robtics platform for precision greenhouse farming

圖片來源:https://metomotion.com/

然而,不僅成本有改善。以AI為基礎的高級作物管理軟體提高作物產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節省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產量和品質,使農民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也保證了食品供應的穩定性。

 【FIND觀點】

臺灣農業在人口老齡化、國際市場競爭以及勞動力短缺的背景下,正尋求創新和轉型。在這種情境下,GRoW這項結合AI與機械學習的技術,極有可能成為臺灣農業的新方向。

臺灣的番茄產業已見其發展潛能。彰化番茄方舟總經理郭能禎指出,每年,番茄需求量約為5到6萬公噸。而日本,2022年冬季番茄價格是臺灣的兩倍以上,若臺灣能奪得其市場的5%,產值可見倍增。如果達到10%,產值有望突破百億元台幣。

GRoW技術有潛力大幅提升台灣番茄的生產效益。透過勞動力需求的大幅降低,GRoW不僅能緩解臺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還能透過即時的作物監測,確保番茄的質和量,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然而,在臺灣的特定農業環境下,存在一些獨特的挑戰。國內農地經常受到碎片化的問題困擾,田地間往往由田梗或其他障礙物隔開。這種土地分佈模式加上溫室的特定地面條件和其他環境因素,使GRoW技術的導入變得複雜。因此,必須進行在地化的技術調整和設計,以適應這些具體又特定的挑戰。這將需要深入的田間研究和與在地專家的緊密合作,以確保技術與臺灣的獨特農業環境相容。

此外,技術的初期投資對個體農民而言是不小的負擔。為了解決這一瓶頸,地方政府在推動GRoW技術導入的過程中,應擔任領航者的重要角色。為使技術得以落地,可以提供策略性的方向和資金支援,結合區域特色,優化技術適用性。

並協同合作社和農會,進行更為深入的導入與推廣。合作社和農會則充分展現其在地的優勢和組織力量。在政府的協助下,他們組織專業的培訓課程,教導農民如何正確操作和維護GRoW技術,並針對當地的種植環境和土壤特性,提供實際操作的建議與輔導。此外,通過集體購買或共享資源的方式,合作社和農會有助於降低個別農戶的初期投資成本,並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援。

參考來源:

  1. 封面圖片來源:https://metomotion.com/
  2. MetoMotion Ltd. (2023, October 4). MetoMotion’s GRoW: Pioneering the next era of greenhouse efficiency. https://metomotion.com/greenhouse-innovation/grow-pioneering-the-next-era-of-greenhouse-efficiency/
  3. Wrobel, S. (2023, February 2). Israeli startup develops first AI robot for picking tomatoes. The Times of Israel.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israeli-startup-develops-first-ai-robot-for-picking-tomatoes/
  4. 黃淑莉. (2022, November 5). 番茄打「國際盃」拚百億產值 陳吉仲:農委會3單位同步協助.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113384
  5. 農業部. (2019, April 18). 農業缺工主因?產業不是關鍵,勞動人口減少才是隱憂. https://kmweb.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_life&id=551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