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泡沫化?從WeWork破產來觀察共享辦公室(中)



上一篇共享辦公室系列文章介紹了共享辦公室的先驅WeWork。WeWork透過強大的行銷包裝,將一個單純作辦公空間租賃打造成空間服務,甚至創造出一個名詞「空間即服務(Space as a Service, SaaS)」,借用出租「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概念,將WeWork形象塑造成是網路科技公司。但受到2019年新冠肺炎衝擊,辦公型態轉成居家辦公,對於辦公室的需求大量銳減,WeWork的的財務狀況也開始暴露出來,深入了解後發現該公司的長期淨負債為29億美元,長期租約超過130億美元,因此引發了投資人對於WeWork的營運能力產生質疑的聲浪。

WeWork雖主打共享辦公室但更像搞房地產事業

其實深究WeWork的營運模式,其實就是在做辦公室空間租賃,為了服務更多的客戶,WeWork會需要支付大量租金來拓展辦公營運空間,不像單一網路平台可以服務來自全球的客戶群,在鼎盛時期,WeWork甚至為美國紐約及英國倫敦的最大房產承租人之一;此外,空間不具備邊際成本遞減的特性,不會因為增加一名租客,租金成本就因此遞減,還可能因為辦公空間地點位於昂貴地段而增加多餘的租金成本。換句話說,人均成本不會隨使用者增加而下降,所以WeWork並不如創辦人所塑造的網路科技公司,而只是一間像是在做房地產開發的公司。

燒錢速度趕不上創造金流的能力

因此,這樣營運模式受到投資人的質疑。WeWork主要是簽長期的辦公大樓租賃契約,但卻接受顧客的短期租約,不具備能持續運作的獲利能力,WeWork必須扛高額的租賃費用,整間公司270億美元的資產中都是負債,總負債金額高達293億美元,淨值甚至都是負數,表示這間公司的資金都已經燒完,只能舉債來維持營運。

從上述財務數據觀察,WeWork為了快速在全球拓點而大量舉債,獲得的資金都拿去支付租金、購買辦公設備以及裝潢等,在2023年第二季WeWork光是為了支付空間費用就占了營收的74%,也因此在2023年11月WeWork 根據美國破產法第 11 章在紐澤西州聲請破產保護,透過破產保護可以重新談判目前所背負繁重的租金合約。但WeWork的殞落是否代表共享辦公室經濟的泡沫化?下篇文章將介紹目前仍續存的共享辦公室公司,以及同為共享辦公室是怎麼樣的營運模式才能在市場上生存。

圖1: WeWork在台北信義區的辦公空間設計

圖片來源:https://coolmedia.tw/archives/6853

 

參考資料來源:

  1.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fc812f12-e983-4742-8a0e-2804433f1b9d
  2. 【Lynn 寫點週報】2019 年最離譜的 IPO 案:WeWork 有 470 億美元的價值嗎?還是低於 37 億?(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7357-lynn-wework-ipo)
  3. 共享辦公室帝國殞落!WeWork聲請破產…曾是創投界寵兒,軟銀投資數10億美元成最大苦主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311070021/)
  4. WeWork 墜落神壇,這家共享辦公室新創為何在短短 6 週內從 470 億身價陷入破產?(https://www.businessyee.com/article/2589-weworks-nightmare-ipo)
  5. WeWork申請破產保護,共享辦公還有未來嗎(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31110/coworking-wework-office-space/zh-hant/)
  6. WeWork破產,但共享辦公室還活著!來認識真正市場霸主IWG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13939)
  7. 每小時虧損660萬元!獨角獸WeWork上市的商機與危機(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db620064-d14d-4cd0-b834-efa98ba4bb5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