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運動碰到科技,兩者結合帶動運動產業轉型(下)—臺灣運動科技新創應用



運動科技風起雲湧,其興起濫觴來自於2020年東京奧運,從開幕到觀賽都離不開科技的運用,例如射箭選手在身上安裝心跳感測器並將選手心跳數值顯示在直播螢幕上,讓觀眾能看到選手比賽時的生理及心態變化,也帶給觀眾特別的觀賽體驗,被譽為史上最科技的奧運會。

提升運動表現為國際運動科技發展趨勢

因此,透過穿戴式裝置來監測運動員的生理狀態為運動科技入門的技術,有著良好的生理狀態,才能表現出最好的運動成績。就如同成立於2006年的澳洲運動科技新創公司Catapult,開發穿戴式裝置結合AI數據分析平台,透過感測器追蹤配戴者的運動狀態,並將這些數據利用AI平台作分析,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狀況來調配適合的運動訓練規劃以防受傷。運動員受傷雖說是常態,短期會影響運動表現,但長期而言,會直接縮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所以成立於2017年的美國新創Zone7藉由AI運算模型技術結合專業知識,成功識別多種受傷模式,提供運動員受傷預警,減少恢復天數及受傷比率。

透過科學化的導入來降低運動員受傷概率,也進而提升運動訓練效率。然而台灣在這波國際運動科技趨勢浪潮下也是不遑多讓,透過運動科技技術來推動台灣運動產業朝向智慧化及科技化。

66%運動科技新創集中於運動表現相關技術

臺灣運動產業在全球市場上可謂為隱形冠軍,在運動器材與配備製造上具有一定的市佔率,例如健身器材、高爾夫球桿或桿頭等,但隨著新興科技發展越趨成熟,國內運動廠商及新創開始將科技元素與運動進行結合,包含提升運動員表現、預防運動受傷、智慧化場域管理等。

經過盤點,臺灣運科相關新創約80家,66%集中在運動表現相關技術(包含訓練裝置、數據分析等),20%與粉絲/內容相關(包含粉絲平台、訓練課程)等,14%與組織管理相關(包含場域、賽事直播等)。

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發現提升運動表現為運動科技發展主流,透過穿戴式裝置及AI技術結合導入至運動員身上,臺灣在運動科技浪潮的推動下,運動科技新創也推出新興技術來為台灣運動產業注入新能量,將於後續文章針對我國運動科技新創案例進行介紹。

 2022年台灣運動科技新創藍圖

圖   2022年臺灣運動科技新創藍圖

圖片來源:HYPE GVA Taiwan(網址:https://hype-gva-taiwan.iaps.ord.nycu.edu.tw/)

參考來源:

  1. 封面圖片來源:運動科學(https://www.sportscience.com.tw/)
  2. 《科技與創新》運動數位躍進 應用百花齊放(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721521)
  3. OpenAI (https://chat.openai.com/)
  4. ACSM (https://journals.lww.com/acsm-healthfitness/fulltext/2022/01000/2022_fitness_trends_from_around_the_globe.7.aspx)
  5. IEK產業情報網(https://ieknet.iek.org.tw/)
  6. Catapult (https://www.catapultsports.com/)
  7. Zone7 (https://zone7.ai/)
  8. HYPE GVA Taiwan(https://hype-gva-taiwan.iaps.ord.nycu.edu.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