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好書》從英特爾案例 來看什麼叫「市場力量」?



FIND推薦好書:如何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中,做出決定性的策略,這對許多企業來講都是難題。本文作者漢米爾頓‧海爾默是知名的商業策略顧問,他自創的策略概念-「7種市場力量」(7 Powers),也許能提供實務上的參考。

 

本文作者:漢米爾頓‧海爾默

 

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決策,回報巨大。不過,與高報酬相應的是前面談到的高門檻:想成為這種實用的認知指南,必須把策略學的概念萃濾成一個簡明、但不過於簡單化的架構。

 

為使你對七種市場力量架構有信心,並相信這架構已經越過了上面說的門檻,我將在前言中詳述,何以市場力量是事業潛在價值的強大驅動力,闡釋關聯性可以向你確保本書的所有內容是周延、全面性的。換言之,七種市場力量架構是一個不過於簡單化的架構。接下來總共七章會在這基礎上,分別探討七種市場力量的每一種力量。根據我和許多企業人士共事的經驗,這七種市場力量構成的策略學架構,足夠簡明而成為可以持續使用的策略羅盤。

 

這趟策略旅程的出發點,是先扼要回顧英特爾這家誕生於矽谷(我的主場地盤)的最重要公司之一。英特爾是一個特別好的案例,因為它有一個顯著失敗的事業,對映著另一個顯著成功的事業,這是很少見的例子,這種不常見的成功與失敗交集,讓我們可以分離出成功的驅動因子,我將用此來定義本書的核心概念:市場力量、策略學(Strategy,一門知識學科)和策略(strategy,一個事業使用的特定方法)。

 

英特爾挖掘到了主礦脈

欲了解英特爾的非凡成功,讓我們先回到近五十年前矽谷的發跡時刻。1968年,羅伯.諾伊斯(Robert Noyce)和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受夠了母公司快捷相機與儀器(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的苛刻,從他們任職的快捷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辭職,在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創立英特爾1。英特爾後來開發出世上第一部微處理器,這對個人電腦、伺服器,以及由微處理器支援且現今無處不在的技術如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社群媒體、及數位娛樂而言,是一個開創性的時刻。沒有英特爾,就沒有谷歌、臉書(Facebook)、網飛、優步(Uber)、阿里巴巴、甲骨文(Oracle)或微軟。一言以蔽之,沒有英特爾,就不存在現代社會。

 

在現代人的耳中,「英特爾」這個名字代表成功。近半個世紀期間,諾伊斯和摩爾創立的這家小公司,已經發展成微處理器領域無庸置疑的領導者,年營收約500億美元,市值達到$1,500億美元,不論用什麼指標來衡量,都是一間成功非凡的企業。

 

這樣的成功是如何及為何起飛的呢?策略學這門學科就是要探索這個疑問。以下更正式地定義:

 

|策略學:研究潛在事業價值的基本決定因子之學科。

 

策略學的目的既是實證性質(positive)——揭露事業價值的基礎;也是規範性質(normative)——為企業人的價值創造行動提供指引。

 

依循經濟學中常見的一條理論線,策略學可以區分為兩大主題:

 

.靜態學(Statics):亦即「到達那裡」(Being There)。是什麼使得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事業如此持久有價值?

.動態學(Dynamics):亦即「前往那裡」(Getting There)。一開始,是什麼發展引領出英特爾如此成功的事業與局面?

 

這兩個主題構成策略學科的核心,主題雖然交織,但引導出相當不同、但高度互補的探索路線。因此,這兩個核心也構成本書第一部及第二部的主題。

但現下,我們先回到英特爾這個案例。英特爾的決定性成功來自微處理器這項產品,也可以說是現今電腦的腦袋。不過,令一些人感到驚訝的是,英特爾並不以這個事業起家,他們起初的主力業務是電腦記憶體這一領域,事實上,一開始他們稱英特爾是一家「記憶體公司」(The Memory Company)。微處理器的發明,其實是英特爾受一家名為「Busicom」的日本計算機公司委託設計而發展出來的,英特爾當時接下這筆委託工作,純粹是為了賺錢來支撐迫切需要現金的記憶體事業。不過,經過一段長期孕育,微處理器的市場熱度大增,記憶體和微處理器這兩個事業的途徑分歧,也導致大大不同的價值結果:記憶體事業為$0,微處理器事業為$1,500億美元。

 

這裡引發一個疑問:「為何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事業成功,記憶體事業失敗?」兩個事業都享有巨大的相同優勢,例如,英特爾在這兩個市場上都是先發者,二者都是大規模且快速成長的半導體事業,二者都享有英特爾的卓越經營管理,以及於技術及財務上提供助益。所以無疑地,這個疑問的解答應該不在記憶體事業及微處理器事業的共接之處,那麼解答是什麼?為何一個事業成功,另一個事業失敗收場?

 

我是個經濟學家,因此謹慎地尊重與認可競爭套利的力量。英特爾在記憶體市場退縮、乃至於最終退出,充分反映了這種競爭套利力量的結果,英特爾有優異的領導力及一流的商業實務,但這些全都無法為自家的記憶體事業提供任何庇護。反觀微處理器就逃過了這種命運,這個事業應該有不同之處,使微處理器避開了這種競爭套利,英特爾得以繼續賺取非常豐厚的報酬,並促成了該公司現今的股價。微處理器市場並非缺乏競爭,過去數十年,這個領域的競爭廝殺激烈程度不亞於記憶體市場,IBM、摩托羅拉(Motorola)、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齊洛格(Zilog)、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安謀(ARM)、恩益禧(NEC)、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以及其他無數家公司在這領域投入難以計數的資金。

 

所以,我們只能這麼假設: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事業具有一些稀有的特性,這些特性顯著改善了現金流量,同時也遏制了競爭套利。我稱這些為「市場力量」(Power)。

本文內容出自:《7大市場力量:商業策略的基礎》,由商業周刊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FIND編寫導讀及修訂標題。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