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零碳世代:從國際淨零趨勢看台灣電子資訊業的挑戰與策略



根據2023年發布的WEF全球風險報告顯示,在未來十年內前十大風險的第一名為氣候變遷減緩失敗。而氣候變遷減緩失敗的意義就是,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全球暖化,這種失敗可能導致更嚴重和更頻繁的氣候相關事件發生,包含極端氣候出現、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將會造成全球在民眾健康、安全跟財產上不可計量的損失與危害。

2050淨零排放迫在眉睫 各界紛紛採因應對策

IPCC在2021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 AR6)也透過科學方法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十分緊急,因此引起了國際社會、跨國企業及在地團體的重視,各國亦陸續提出「2050 淨零排放」的宣示與目標。

為回應國際趨勢及共同承擔全球減碳責任,台灣也將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正式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並於2023年1月10日正式於立法院通過,期望能夠藉此引領未來中長期因應衝擊之氣候行動。

推動產業低碳化轉型將是不可避免的產業趨勢,在可預期的未來,我國的電子資訊產業會面臨的低碳化轉型的趨力和挑戰可以概括以下幾點:

  • 國際淨零倡議:氣候變遷問題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國際間的協議和合作協定(如:巴黎協定)鼓勵各國共同努力實現減量目標,這也影響著全球企業的行為,如何達成全球供應鏈共同減碳亦是現在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 法規與政策推動: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實施或計畫實施一系列的碳排放法規和政策,如:歐盟的CBAM、美國的CCA、碳稅費、能源效率標準和其他環境保護法規,此外針對電子產品,歐盟亦率先提出永續產品設計規則(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ESPR)草案,要求企業對其生產的產品負責任,而其中對於供應鏈的資訊透明度要求將是企業面臨的巨大壓力與挑戰。
  • 投資方和股東壓力:近年來許多投資方和股東除了關心企業財務績效外,關注重點也延伸至投資標的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層面的永續績效,除了金融業也明文將ESG納入投融資決策的評估考量之外,投資機構也更重視企業在國際評比(如:MSCI、DJSI、CDP等)的績效表現,這些壓力將導致企業將永續性和低碳化作為首要考量,以期獲得投資方和股東的信任,並維持其公司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 客戶壓力:為回應國際趨勢與利害關係人要求,位於價值鏈最下游的品牌企業也開始逐漸加強管理供應鏈廠商的永續表現,除了要求供應商提供永續資訊之外,也進一步要求供應商對外承諾具野心的永續目標,甚至於設定嚴格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 SBT)。

我國電子資訊產業面臨的低碳化轉型的趨力和挑戰圖1、我國電子資訊產業面臨的低碳化轉型的趨力和挑戰
圖片來源:本研究繪製

產業低碳化轉型是一個綜合多方面的趨勢,由法規、氣候風險、投資人要求、科技創新、消費者需求和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推動,其宗旨在於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並應對氣候變遷挑戰。因此,碳排放量位居我國所有產業第二高的電子資訊產業應積極回應這些趨勢,制定企業永續發展的策略,採用潔淨科技與解決方案,以實現產業低碳化轉型。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

參考資料來源:

1.WEF: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2.IPCC:Sixth Assessment Report, AR6, 2021

3.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2022/03/20

4.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

延伸閱讀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