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CBAM10月上路 碳有價元年來襲 電子資訊產業化危機為商機



歐盟今(2023)年10月正式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美國《潔淨競爭法案》最快2024年實施,毫無疑問今年是人類邁向淨零碳排道路上的關鍵年。當「碳有價元年」來襲,減碳量、再生能源占比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新指標,台灣也不落人後,今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宣告開啟碳計價新時代,同時,政府單位亦積極輔導各產業轉型,一起達成淨零減碳的目標。

政府資源挹注 打造轉型碳路先鋒

眾多產業中,我國電子資訊產業曾締造了台灣經濟成長的奇蹟,在全球市場位居關鍵地位。在面臨減碳的議題時,不管是來自國際法規的壓力,或品牌客戶的要求,我國業者都必須及早規劃長期策略,擬定詳細作法。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身為產業主管機關,從去年開始規劃電子資訊產業減碳方針,與業者共謀減碳策略,期望加速產業邁向淨零,打造轉型碳路先鋒。

從今年5月16日經濟部主辦之「2023電子資訊產業低碳轉型永續峰會」可以觀察到,電子資訊業者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包括宏碁(Acer)、華碩(Asus)、戴爾(Dell)、技嘉(Gigabyte)、惠普(HP)、微軟(Microsoft) 等電子資訊品牌業者;與鴻海、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光寶等EMS大廠皆參與本場活動,共同宣誓攜手減碳,同時多家EMS業者也主動申請疫後特別條例補助,落實大帶小方式合作減碳。

圖1:林全能次長代表經濟部攜手宏碁、華碩、戴爾、技嘉、惠普、微軟、鴻海、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光寶、電電公會、台北市電腦公會與資策會推動產業減碳。
圖片來源:資策會

國內外大廠訂定減碳目標 攜手供應鏈夥伴落實

電子資訊國際大廠也紛紛喊出減碳目標,例如戴爾科技集團承諾採取氣候行動,將在2050以前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2040年前將百分百使用再生電力,並與供應商合作,協助管理其排放,持續設計、建造和測試創新產品與商業模式,將產品組合的能源密度減少76%;惠普則是基於科學根據,訂定與聯合國永續發展一致目標,從數位平等、人權與氣候行動上發揮品牌正向影響力,攜手供應商打造共贏未來;宏碁自2008年起推動一系列碳中和之旅,攜手供應商建構完整碳管理架構,全集團朝2035達成RE100目標邁進。

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也代表正式啟動碳費徵收機制,根據世界銀行發布2023年《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去年全球碳價收入逼近千億美元,台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正式開幕,未來碳排量將正式納入企業成本。對此,電子資訊業者皆積極把握有限時間導入各式減碳工具與方法,進而實踐綠色智造,掌握永續綠色商機。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com
參考資料來源:
1.https://ncsd.ndc.gov.tw/Fore/News_detail/8701133a-a025-451a-8c42-3836bcf7b267
2.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entities/publication/58f2a409-9bb7-4ee6-899d-be47835c838f
3.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929385/
4.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306170013/

延伸閱讀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