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ChatGPT運用在心理諮商之可行性探究



ChatGPT推出後,近期在科技領域裡產生許多與廣泛的討論。除了對於現有科技產生衝擊以外,不少建構在大數據應用的軟體,也因為ChatGPT的出現,產生許多新的討論。本篇專欄就ChatGPT的特性,就其應用在心理諮商上,從法規的觀點出發,來討論其可行性。

首先從我國的法規來看,ChatGPT應用在心理諮商時,最具有關連性的為「心理師法」與「醫療器材管理法」。依據「心理師法」第一條第二項之規定「中華民國國民經諮商心理師考試及格並依本法領有諮商心理師證書者,得充諮商心理師。」。另外在心理諮商師執業的部份,依據「心理師法」,並未有像心理師一般有詳細的管理規定,例如應向執業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執業登記,領有執業執照、應先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機構執業,接受二年以上臨床實務訓練、及執業時應接受繼續教育,並每六年提出完成繼續教育證明文件,辦理執業執照更新等。僅於同法第十三條規定其業務,包括以下內容:

  1. 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之心理衡鑑;
  2. 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3. 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4. 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5.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6.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諮商心理業務。

然而,以上心理諮商師之執行業務,並無法單獨執行,必須搭配醫師[1]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因此,從法規上來看,目前的心理諮商型態,ChatGPT無法符合法令之規定而具有取代心理諮商師的地位。也因此,本專欄下一步將探討,ChatGPT在心理諮商的領域,是否可被視為醫療器材,進而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規範。

我國醫療器材直接相關的法規為「醫療器材管理法」,有關醫療器材的定義,可參見該法第三條第一項之規定:「本法所稱醫療器材,指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診斷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其設計及使用係以藥理、免疫、代謝或化學以外之方法作用於人體,而達成下列主要功能之一者:一、診斷、治療、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二、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三、調節生育。」本條的結構分為三項,第一是形式,第二是作用,第三是所要達成的結果。

首先從形式來看,ChatGPT屬於法條中所稱之「軟體」;再來,作用部分,其也非藥理、免疫、代謝或化學以外之方法作用於人體;最後,也是較具有爭議的部分,其是否可以診斷、治療、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或是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

依據「精神衛生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一款之規定:「精神疾病:指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及其他精神狀態表現異常,致其適應生活之功能發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之疾病。但反社會人格違常者,不包括在內。」除了精神專科醫師,心理師及心理諮商師都是精神疾病相關的診療者。而如果心理諮商師,使用ChatGPT來作為心理諮商的工具,來達到診斷、治療、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或是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的目的,ChatGPT被視為醫療器材,並且適用相關檢視法規的可能性就相對提高了。惟,因心理諮商或精神治療,所依據的並不只是相關的病徵,病患的一些細微變化,諸如表情、言詞、動作等,都會影響診療的結果,此並非目前ChatGPT可以達到的目標,仍須專業人士來進行引導與判斷。

由上可知,本文認為利用ChatGPT來進行心理諮商,被視為醫材的可能性極高,但是仍無法取代專業人士的診療。另外其屬於何種等級的醫材,適用何種管制,仍待來日之發展再行判斷。

 

資料來源:

[1] 醫師法第一條:「中華民國人民經醫師考試及格並依本法領有醫師證書者,得充醫師。」參加醫師考試之資格則依據同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之規定:「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學、獨立學院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獨立學院醫學系、科畢業,並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有畢業證書者。」

封面照片:pexel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