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聯測以資料互通性與場域落地著手,讓醫療結合AI更簡單



人工智慧(AI)促動各產業發展已是全球普遍的趨勢。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調查,智慧醫療市場包含遠距健康、醫療資訊系統從2021~202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15.9%,市場規模更將上看2,760億美元(約合8.28兆新台幣)。不過AI技術與醫療場域的結合,卻是篳路藍縷,沒有想像中容易。 

長期推動國內電子化病歷、跨院醫療資訊交換並輔導國內醫療資訊產業業務的台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MISAT),觀察到三個痛點。首先,國內由於現有醫療軟體產業鏈垂直整合度不高,容易造成醫療AI產品與醫院作業流程整合困難;其次,是多採用少量專案形式落地,導致醫療AI產品難在醫師工作場域快速擴展與推廣;最後,國產醫療人工智慧醫材產品認證取得困難,從揭露的數字發現國產軟體醫材通過藥證僅18件(28%)、而國外輸入卻高達47件(72%)。 

助產業資訊得以互通,打破AI醫療落地瓶頸 

因此,MISAT積極推動台灣FHIR聯測,希望能藉由聯測讓國內醫院、醫資廠商的系統,用符合HL7組織制定的國際醫療資料標準來互通資料,打破資料溝通藩籬,並有效輔導新創與既有業者具備與國內外醫療資訊/資料的互通能力(Interoperability)。 

此外,MISAT也主動協助AI業者提高產品競爭力,以「降低AI與醫院作業流程整合門檻」及「AI產品具備互通性能力」雙管齊下,讓產業不只是能以國際醫療資訊標準與現有醫院資訊系統結合達成互通性,也能取得醫材認證在醫師工作場域實際落地、發揮效益。同時,MISAT也觀察到透過互通性與場域的突破,國產醫療AI醫材在後續認證取得上,也將有長足的改進,而這也是團隊的終極目標。 

展望未來,MISAT認為當醫療影像AI的應用與推廣能在如手術與治療場域、AI輔助診斷等被實踐,將有機會協助醫療產業在走向智慧化的過程中,降低醫療AI進入醫院的門檻、打破醫療AI產品難以落地至醫師工作場域的瓶頸,同時加速醫療AI企業取得醫療AI醫材產品認證之相關產業效益,最終實現對於強化醫療AI產業的垂直整合,打造出更完整的AI醫療產業生態系。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數轉院/健康數據科技中心/科技加值組

圖片來源:https://www.istockphoto.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