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製造業的數位轉型課題及強化生產效能案例

食品業是民生基礎,傳統食品製造業多半以少量多樣或單品大量生產模式生產產品,然而隨著消費者偏好及人口結構改變、外在環境因素等,面臨許多轉型議題,包括自動化與數位化程度偏低、氣候驟變或畜產遭逢疫情等影響食材供應,亦或如何運用數位科技提升食安等。
食品產業的數位轉型關鍵在於建立數據驅動的管理模式,包括產線調整與生產優化等,透過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強化對市場需求、生產狀況、物流效率等,做出更科學更有效益的決策。
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落實原料至產品之追溯追蹤、製程優化與品質管控,確保產品的安全性與一致性;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可有效縮短生產時間,降低人工成本並提高產能,並配合供應鏈管理技術,從原料來源到最終產品進行全程記錄,增強透明度與消費者信任;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傳統銷售模式,結合數位行銷與大數據分析,精準洞察顧客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進一步提升銷售成長與品牌忠誠度;在零售端,以感測技術即時監控運輸條件,確保食品新鮮並減少損耗。數位科技的應用正全方位重塑產業的生產、營運與消費模式,不僅可提升運作效率與產品品質,更進一步催生全新價值鏈,為消費者與企業帶來無限可能。
食品業數位轉型 數位化為當務之急
在以數位化強化生產效能的轉型方案方面,產業共通性的問題為數據資料分散難以或無法整合,導致製程中易發生失誤,加上生產過程需頻繁進行重複調配,不僅影響作業效率,亦增加了管理與決策的難度,對整體營運造成不良影響。
以全台首家導入熱殺菌技術的全素食工廠為例,其最大的問題為現有的ERP系統僅有進銷存及會計總帳管理功能,訂單管理、生產排程計畫、物料需求均採用人工處理,導致進銷存帳料不一。進銷存管理中原物料及成品盤點採人工紙本處理,無法即時知道庫存量,進而影響生產排程等問題。轉型做法為建置物料需求規劃管理模組及原物料條碼管理模組,加速整理以提供生產所需原料及數量,產出庫存不足量/採購原料之建議,利於後續生產排程,可使庫存資訊同步ERP系統,具有啟動低庫存預警機制。減少訂單作業時間與庫存盤點人力,並降低盤點出錯率。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istockphoto.com/
參考資料來源: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健康數據科技中心
陳珈后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