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展望



人型機器人的興起與衰落

人形機器人早在2000年,便有Honda與Boston Dynamic兩大廠商開發完成,Honda的ASIMO可以轉開水瓶蓋、Boston Dynamics的Atlas可以應用於救災,但如今這兩個人型機器人的先驅,卻未得到想像中的發展,其中ASIMO更是於2022年3月底宣布退役,Honda轉而發展其他更實用、實惠的機器人技術,令人不禁疑問,充滿著人型機器人的未來世界是否僅是人們對科幻小說中不切實際的幻想?

ASIMO退役
圖 1:ASIMO退役
圖片來源:U-CAR新聞網站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Optimus

2022年9月30日,以Elon Musk為首的Tesla在AI Day中,展示了Optimus機器人與它的前身—Bumble C,雖然僅有簡單的手部與腿部動作展示,但以一個一年前才宣布要開始布局人型機器人的電動車研發企業而言,這已經是十分快速的進展。Optimus現階段的應用,在於搬運包裹、物料、澆花等,儘管是單調的作業,但Optimus的問世,無疑再度激起市場對於人型機器人應用與發展的想像空間。Elon Musk的目標不僅止於開發人型機器人,除了規劃讓Optimus能夠與Tesla自家的電動車系統整合外,更計畫在2023年投入量產,讓Optimus能走入工廠甚至是家庭服務。

Tesla Optimus
圖 2:Tesla Optimus
資料來源:BBC新聞網站

人型機器人備受挑戰的CP

儘管Elon Musk想要讓機器人走入工廠與家庭,但目前市場上所定義的機器人,皆是擅長進行重複簡單的工作,就如同工廠流水線的機器人那樣。論開發的複雜程度,人型機器人比手臂機器人還要複雜得多,例如取放物件的動作,人型機器人更牽連到改變重心的動作,以至於商業應用上,人型機器人至今仍未取得成果,或是因為投資效益過低,導致產業在這塊領域的投資意願不高。

此外,雙足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很容易因為重心控制不穩而跌倒,除了重心控制上的精準度以外,對於機器人內部的電路穩定更是一大考驗。且機器人的重量通常十分笨重,若是踏入工廠或家庭更容易增加人員的受傷風險,這也是人型機器人產業中的一大痛點。

容易跌倒的雙足機器人圖 3:容易跌倒的雙足機器人
資料來源:BBC新聞網站

結論

人型機器人是所有商業產物中最特別的一項,無論是商業應用聚焦或技術研發,皆不能偏重於任何一方;研發取得成果卻無法聚焦於應用領域,抑或是瞄準商業應用領域卻在研發上遲遲未有成果,皆不利於人型機器人的發展。而Tesla已經在人型機器人的路上開始起跑,甚至開始與自家系統整合,相信Tesla日後在商業應用上必能取得一定的進展。如今台灣進入高齡化的階段,人型機器人仍是有潛在的商機與市場開發價值,可彌補台灣在長照看護的人力短缺,將是這項產業在台灣值得期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Tesla官方網站.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utopilot

https://www.tesla.com/AI

[2] ASIMO退役. 再見了ASIMO,Honda停止研發ASIMO機器人

https://news.u-car.com.tw/news/article/42480

[3] Tesla Optimus. Tesla's Optimus and the problem with humanoids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63130363

[4] 封面圖片來源:Tesla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