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式人工智慧之中華民國專利檢索分析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於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應用的持續發展,對話式人工智慧正快速發展,成為人機互動的重要媒介。本研究針對對話式人工智慧之中華民國專利進行檢索分析,期能從中掌握主要專利權人之專利布局重點,作為後續研發投入與企業應用導入之參考。 

一、對話式人工智慧中華民國專利檢索與主要專利權人

本研究透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所提供之中華民國專利檢索系統進行比對檢索[1],相關檢索條件整理如表1,包含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工智慧對話”與“對話式人工智慧”二組關鍵詞,第二部分是“人工智慧”與“自然語言對話”相關字詞的交集。檢索範圍為所有發明專利的專利名稱(title)、摘要(abstract)與專利範圍(claims),時間區間為2010年至2019年,排除相同專利申請號的早期公開與核准公告重複專利,共檢索得出62件發明專利。

表1 對話式人工智慧臺灣專利比對檢索策略

圖1:對話式人工智慧台灣專利比對檢索策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20)

表1 整理出62件專利的專利權人與專利數分布。專利數較多的前五大專利權人中主要有阿里巴巴(Alibaba)、芋頭科技(Yutou Technology)、騰訊(Tencent)等中國企業,以及臺灣的中華電信專利數,其餘二件以上專利的專利權人有鴻海、資策會、工研院、台灣大學、勤益科大、嘀嘀無限科技(中國)、Yahoo(美國)等。而就僅有1件專利的臺灣企業專利權人來看,緯創資通、雲象科技與創心醫電聚焦智慧醫療領域應用,荔枝智慧與優愛德是以對話式商務與行銷為發展主軸,研勤科技將AI對話應用於導航領域,華南銀行則是致力發展智慧客服機器人,反映臺灣對話式人工智慧技術走向多元化應用。這些具有專利的臺灣專利權人將是後續追蹤觀察臺灣對話式人工智慧產業應用發展的主要對象。

圖1 對話式人工智慧中華民國專利主要專利權人

圖1 對話式人工智慧中華民國專利主要專利權人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2020)[1]、本研究整理(2020) 

二、對話式人工智慧中華民國專利主要專利權人技術布局

技術布局方面,本研究採用歐洲專利局(EPO)與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共同發展出的合作專利分類(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 CPC),其架構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所使用的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相同,採五階分類,分為AY等 9大類,而細分了五階技術次領域,顯示出新興技術的特殊分類,有助於專利檢索的效率提升[2]。在後續分析中,關於CPC各技術分類的意涵,則是參考歐洲專利局網站公布的CPC定義說明[3]。

表2列出主要專利權人聚焦投入的技術次領域,專利數最多的是神經網路相關的G06N03/08、G06N03/04,其次是機器學習相關的G06N20/00、語音辨識相關的G10L15/16、G10L15/22,以及自然語言資料處理相關的G06F40/20、G06F40/30,為專利權人投入較多的次領域。表3進一步整理出阿里巴巴、中華電信、芋頭科技與騰訊等領先專利權人的主要CPC技術次領域做為比較參考。阿里巴巴對於神經網路相關技術、文字資料檢索技術、與人機對話語音辨識技術有較多投入,中華電信偏向行動網路資訊傳輸應用,芋頭科技偏向語音辨識與控制,而騰訊則專注於自然語言資料處理。 

表2 對話式人工智慧專利權人之主要技術布局

表2 對話式人工智慧專利權人之主要技術布局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2020)[1]、本研究整理(2020) 

表3 領先專利權人之主要專利技術次領域

表3 領先專利權人之主要專利技術次領域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2020)[1]、本研究整理(2020) 

三、結論

本研究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之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為基礎蒐集整理對話式人工智慧之中華民國專利,並分析主要專利權人。主要專利權人中,中國企業如阿里巴巴(Alibaba)、芋頭科技(Yutou Technology)與騰訊(Tencent)等專利數居於領先,顯示中國企業已展開在臺灣的對話式人工智慧專利布局。臺灣企業則以中華電信專利數最多,其餘專利權人之專利數偏低,布局尚未形成規模。從主要專利權人的技術分類來看,自然語言資料處理、神經網路、機器學習以及語音辨識相關技術是當前各企業投入重點。由於專利從申請到公開有18個月的隱匿期,目前的檢索結果無法反映近二年臺灣在對話式人工智慧投入的成果,後續應持續追蹤掌握臺灣專利權人專利之產出與布局。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 (2020)。取自:https://twpat.tipo.gov.tw/
  2. 葉士緯、黃振榮(2017)。合作專利分類(CPC)實施現況之探討與應用。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17期,5-14。
  3. USPTO (2020). 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uspto.gov/web/patents/classification/cpc/html/c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