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製播關鍵發展技術與市場領域



內容製作產業從以往的攝影棚內搭建假外景,到近年採用綠幕、藍幕與擬真內容作為攝影內容結合虛擬世界的背景與物件,以數位化方式產製更逼真的內容與拍攝技術,其中的軟硬體整合在內容產業產生大量數位製作與內容整合的關鍵議題,其主要關鍵技術為:(1) 透過大量運算產出即時、可被互動與探索的虛擬內容,如:擬真角色(virtual character)、3D場景/效果製作(3D scenery/VFX);(2) 透過網路傳輸為基底的系統串接(network-based system),如影音訊編解碼(encode/decode)、動態捕捉(motion capture, mo-cap)、現場多機控台等;(3) 跨多地、多攝影棚、多團隊的遠端遙控製播技術(remote production)。

【虛擬製播產業市場趨勢】

虛擬製播(Virtual production)在影視製作產業不是新名詞,近二十年來各領域技術的發展下,產出了相當多的知名暢銷電影、電視作品,由漫威鋼鐵人(Iron Man, 2008)帶起為期10年以上的超級英雄電影潮流,觀眾需要更擬真的內容與炫麗刺眼的特效,導致虛擬製播的軟硬體整合需求大幅度地浮現;尤以疫情期間,許多好萊塢片商、電視公司與製作工作室皆開始採用虛擬製播的方式產出節目,如可遠端控制的機器搖臂、控台等技術與設備,讓攝影師與導播不需要進攝影棚即可完成拍攝。這些新增的影音製播、控制、溝通等軟硬體整合,再搭配網路影音傳輸的技術需求,開始在全球的一級影視內容製作工作室發酵,並對產業造成爆炸性的影響。

 

虛擬製播示意(左:阿凡達演員面部攝影;右:力量之戒虛擬場景)

圖1  虛擬製播示意(左:阿凡達演員面部攝影;右:力量之戒虛擬場景)

資料來源:福斯影業, Amazon Studio

據Research and Markets指出,全球虛擬製播市場由2022年度約18.3億美元,至2030年將成長至67.9億美元(CAGR 17.8%)。由於影視節目的成本與觀影的炫目特效需求提升,在電影、電視、遊戲等產業皆開始以虛擬製播方式產製內容。Nostradamus Report指出,虛擬製播的各種新工具與平台,讓製作體驗更好,降低學習曲線,提升產出速度,以現行價位的投資成本低,預計將成為影視製播業界接下來5年(~2026)的新常態。

尤以內容製作的成本,將由現行大量的後製(post-production),轉移到大量的預製(pre-production),也就是預先規劃好所有的運鏡方向、情境腳本,其藉由內容編製軟體與高階硬體即時渲染整合後產出可預覽、可快速修正的內容,在預製階段大幅降低現場拍攝人力與時間成本。這樣的製播生態與流程轉變,會大量需要跨領域的3D物件、場景等製作人員、網路專家、軟體工程師與影音內容製播人員共同合作,進而產生更多創意人才與創新科技的機會。

圖2  全球虛擬製播市場規模

圖2  全球虛擬製播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Research and Markets

 【虛擬製播的發展】

虛擬製播是一種結合傳統實體內容拍攝與數位內容融合製作的新型態製片技術,融合遊戲製作中的虛擬物件與場景的影像渲染,以及傳統實際拍攝前、後製技術,產生嶄新的製播流程。Peter Jackson在《魔戒(Lord of the Ring Trilogy, 2001)》的攝影中,透過VR眼鏡檢視虛擬場與虛擬攝影機的運鏡;James Cameron在《阿凡達(Avatar, 2009)》的攝影中更以面部視覺辨識結合角色的面部骨骼點作出更精細的虛擬角色表情,成為早期史詩科幻/奇幻電影製作的先驅。隨著數位攝影與虛擬製播技術的增進,《獅子王(The Lion King, 2019)》、《蝙蝠俠(The Batman, 2022)》與《雷神索爾:愛與雷霆(Thor: Love and Thunder, 2022)》皆使用大型LED虛擬攝影棚技術拍攝,可以直接完整呈現虛擬場景中的光影效果,演員在完整呈現的背景中表演,不需要憑空想像場景的構成,也能搭配動態捕捉,與攝影機的運鏡來達成更好的攝影合成效果,拍攝劇組可以在真實的背景進行表演錄製,無論是星際宇宙或浩瀚沙漠,不用再對著綠色的牆面憑空想像。此外,透過自然且真實的光源和反射,現場的人物定裝上跟反光的物體反射LED螢幕,視覺上更有融入環境的寫實感,在後期製作的成本也大幅降低。

傳統與虛擬製播流程變化

圖3  傳統與虛擬製播流程變化

資料來源:Fox VFX Lab

不僅是電影產業,電視劇集也開始使用這樣的創新拍攝技術與系統,暢銷電視影集的《西方極樂園(Westworld, 2016)》、《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 2019)》、《力量之戒(Rings of the Power, 2022)》與《龍族前傳(House of the Dragon, 2022)》也開始採用大量虛擬製播技術來拍攝更為擬真的嶄新內容。在未來可複製於更多新形態的節目呈現,如運動賽事、直播節目、行銷廣告與新聞及運動賽事播報等。資策會與電競業者協力辦理之《英雄聯盟:激鬥峽谷校園盃賽事(2021)》與《六都電競賽事(2022)》中,首度導入Zero Density、5G XR行動製播系統的虛擬攝影棚技術,打開台灣電競史上的虛擬製播新頁。

【虛擬製播的優勢與技術】

虛擬製播技術的蓬勃發展,在近10年內已改變電影電視製片產業的工作流程,由於所有的虛擬場景皆可檢視預先製作的腳本、模型、運鏡與拍攝成果,在拍攝前期的預製工作大幅增加,軟硬體整合的工具與協作程度大幅上升,方便製作團隊討論且能早期修改,避免失誤。在拍攝現場更可透過虛擬引擎,直接調整場景的成像細節,如虛擬/真實鏡頭的運鏡、光源位置與環境亮度,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打破外景時間、空間與天氣的限制,也大幅減少移動與人力成本。

除了上述的優勢,虛擬製播可以結合諸多新興科技,與虛擬世界的物件、人物、環境相結合,製作更富互動,更有視覺呈現效果的內容。人臉辨識可以帶來更擬真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捕捉可以讓虛擬人物的動作更趨近真實,LED攝影棚與虛擬攝影機系統可以讓整體環境與運鏡角度更無違和感等。簡言之,虛擬製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帶給觀眾一個難以被區隔的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參考來源:

  1. 封面圖來源:https://www.artofvfx.com/westworld-season-3-virtual-production-featurette/
  2. Top 7 Metaverse Marketing Strategies: Success Case Analysis
    https://www.ajmarketing.io/post/top-7-metaverse-marketing-strategies-success-case-analysis
  3. Virtual Production Market
    https://www.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s/5457609/virtual-production-market-size-share-and-trends
  4. Virtual Production to Become Industry Norm by 2026
    https://www.tvtechnology.com/news/virtual-production-to-become-industry-norm-by-2026-experts-predict
  5. Virtual Prod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Its Use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https://amt-lab.org/blog/2020/10/virtual-production-an-introduction-to-its-use-in-the-entertainment-industr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