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讓文化內容不只是內容,更是循環與永續



前言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追求永續的文化內容與綠色展會概念也受到重視,以落實節能減碳並創造永續環境。台灣早在2014年就開始輔導國內會展相關業者,取得ISO 20121認證。ISO 20121永續管理標準(Event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國際驗證,已是綠色展會的重要指標。

除了綠色展會本體之外,文化內容也極為重要。透過文化內容的展示,讓觀眾印象深刻,促使循環與永續,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將是邁向循環世界的核心目標。因此,有感於氣候議題對於生存及經濟體系造成極大威脅,全球宣示淨零碳排的國家急速上升,截至2022年3月,已有137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如何有效減碳也已成為多數政府與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重要挑戰。

永續意識

大部份人認為藝術多為創作行為,並沒有環保危害或污染的問題。然而藝術展覽和拍賣活動當中的多項環節中的耗能同樣產生大量碳足跡。另外,除了襯托作品的投射燈與營造氣氛的間接照明,一次性的裝潢展板在展覽結束後,更形成大量廢棄物造成環境負擔。

2020年「畫廊氣候聯盟」在倫敦成立,喊出2030年減少50%碳排放的目標。藝術圈和環境專家成立協力組織,建立藝展碳足跡資料庫,並建構藝術產業低碳解決方案。另外,串連畫廊同業成立共同永續推動組織,制訂「綠色畫廊營運準則」。

敘事內容

《去你的南極》這個策展以冒險作為敘事主調,講述由台灣第一支越野滑雪長征南極點的隊伍,帶回來的冒險經歷及沿途所看到的風景紀錄。分別以:遊戲與冒險、未知之境、行前計劃、冒險夥伴、挑戰與難關、返回家園為題,呈現南極點長征隊隊員的視角與導讀,提供進展參觀者閱讀。

從展覽中看到南極的冰丘、冰隙等惡劣環境,看到隊伍們如何克服低溫、暴風等困境,進而讓參觀者知道探險隊的艱辛,以及面對未知的大陸永不放棄的精神。

策展佈局

透過空間與內容佈局,引導參觀者視角。像是在六座冰丘導讀區,為參觀者製造特別的閱讀空間,營造人在冰隙中的氛圍,及場內為了迎合南極的環境氛圍,不提供參觀者舒適的休憩區域。

圖一、「去你的南極」展場全景

資料來源:shoppingdesign

光線設計方面,展場光線交替的效果,呼應出南極永晝與永夜的景觀氛圍,強化觀展的知覺經驗。以及為了營造南極雪地昏昏暗暗的光線,在閱讀上不給參觀者明亮充足的照明,反而需要用頭燈才能照亮想看的區域。

藉由感官沉浸的方式,讓參觀者期待接下來的內容外,還能更滲入環境的氛圍當中,覺得自己真得位在南極的感覺,透過感官沉浸更能讓人一窺這趟冒險旅程的精采內容。

此策展在現場營造冷色色調的氣氛,會讓人覺得自己彷彿身處在極地中的孤獨感。透過展覽讓參觀者覺得自己是探險隊的一員,使大家探索未知的南極大陸,模擬出自己就在南極探險的感覺,激起參觀者的玩心,讓參觀者能「親身感受」這趟南極之旅,喚醒內心的冒險DNA。

互動科技體驗

現場備有一台極地車,上頭設有VR體驗,讓參觀者能帶上VR眼鏡後,一覽極地車改造特色與雪地裡奔馳的實景,進而讓人產生虛擬實境的錯覺。

圖二、「去你的南極」展場一景

資料來源:shoppingdesign

 

「台北—南極」的戰情控制中心面板,還原了遠征隊當時連結台北與南極的戰情控制中心移動的情況。參觀者可以在此體驗,從掌握情報與後援翻山越嶺穿過冰山與冰河的樣子,彷彿是電影才會出現的科技感,給參觀者帶來視聽覺的衝擊。

最讓人感到有趣的體驗是長達40米的南極顯影區,讓參觀者能自行體驗拖行50公斤雪橇的感覺,以及深入其境挑戰自己在寒冬中的極限。參觀者在穿上一身裝備後,腳下踩著仿雪地的地面材質,沙沙的感覺帶有一絲水感,每一步都像在極寒的南極雪地中。

圖三、南極顯影區

資料來源:shoppingdesign

通過各方面的圖文敘述與觀展體驗等,引發參觀者興趣,延伸到大家日常生活中,讓環境議題、冒險挑戰精神成為其中最大的體悟,進而喚醒大家勇於追求自己夢想的精神。

結語

另一方面,「循環經濟」的概念也不斷背倡議。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以期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減少廢棄物並降低資源浪費,確保地球有限的資源能永續使用,也是近年文化內容強調之重點。2022年,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進行的the SPIRAL轉不轉-循環設計展》,即是歷年循環設計案例及展品最多元的策展。

透過有趣的體驗設計、動手做的元素或是在科技的幫助下,讓人可以沉浸在當時空間,甚至與策展內的人事物進行互動,讓觀展結束後能留下深刻印象。文化內容很多時候不只是內容而已,應該要使人回味,並主動與身旁的人分享,尤其是在談論環境、循環、永續等概念性的議題上更是如此,而這也是所有文化策展者,都應努力的方向才對。

 

參考網址:

1.李而(2020),Castnet,無法置身事外的《不眠之夜》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4365?issueID=765

2.羅倩(2020),實驗波,臺灣表演藝術的沉浸式美學

https://mag.clab.org.tw/immersive-experience-of-performing-arts-in-taiwan/

3.邵皙智工作室(2014),每日頭條,從SLEEP NO MORE開始,淺談浸沒戲劇的發展

https://kknews.cc/zh-tw/other/qeyrxao.html

4.鍾喬(2018),表演藝術評論台,近身的虛構或真相《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2617

5.楊月霞(2020),穿越歷史長廊 窺見殘酷餘燼下的希望火光 黑眼睛跨劇團《夜長夢多:異境重 返之求生計畫》 專訪藝術總監鴻鴻

http://ntpc282828.blogspot.com/2020/06/no35_10.html

6.郝妮爾(2019),AQ廣藝誌,走出來的時候我已經是個死人了(上):《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

https://medium.com/qbo%E8%97%9D%E6%96%87%E9%A0%BB%E9%81%93/%E8%B5%B0%E5%87%BA%E4%BE%86%E7%9A%84%E6%99%82%E5%80%99%E6%88%91%E5%B7%B2%E7%B6%93%E6%98%AF%E5%80%8B%E6%AD%BB%E4%BA%BA%E4%BA%86-%E4%B8%8A-%E5%A4%9C%E9%95%B7%E5%A4%A2%E5%A4%9A-%E7%95%B0%E5%A2%83%E9%87%8D%E8%BF%94%E4%B9%8B%E6%B1%82%E7%94%9F%E8%A8%88%E7%95%AB-c63b758085f8

7.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91016869/-Go-Go-South-Pole

 

延伸閱讀